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

最佳答案:

水下世界

生活在陆地的人类,几乎少有不会对海洋感到好奇的。人们或是被海洋深不可测的神秘感吸引,又或是因为水下世界的绚烂而心向往之。从小在成都长大的小羽属于后者。

小羽在社交网络的名片是一名“coser(动漫、游戏角色扮演者)”,然而在这个“本业”之外,他的爱好似乎无限广泛,打篮球、品尝美食、做演员、世界各地旅行、摄影……这些统统被他拍成了视频发到了网上——从最初十几秒的短视频,到后来几分钟的vlog,现在的小羽已经算得上是半个专业视频创作者。

大约四年前,他做了一个决定:去菲律宾考取自由潜教练资格证。

地处热带的菲律宾是众多潜水爱好者心目中的“亚洲潜水之都”,也是世界上海洋生物种类最繁多、海底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这片水下,有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小型海洋生物,运气好的话,还能在一些潜点看到鲸鲨、蝠鲼和长尾鲨这样的大家伙,甚至是和一场“沙丁鱼风暴”不期而遇。

“潜水时的水下环境特别好,水也很清,有各种小鱼活动。”练习过程中,本就喜欢摄影的小羽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等下次再来的时候,要带上专门的拍摄工具好好拍一拍水下的世界。

视频创作者们似乎都有一个拍摄海洋世界的梦想。距离小羽2000公里外、公司位于杭州的科技数码自媒体“影视飓风”最近也在策划着一个新的选题:拍摄鲸鱼。

“鲸鱼是水中的,这种生物本身在太阳照射下就会有很漂亮的光斑。”影视飓风的创始人Tim向品玩描述。满打满算,今年已经是他从事视频创作的第十年,在粉丝眼中,影视飓风这支不断壮大的团队和Tim一样,对于天马行空的创意有着近乎迷信般的执着。

他接着补充,“(拍摄鲸鱼)这个东西很有趣,而且人生也没几个(能拍鲸鱼的)机会。”

海洋世界无比美好,可是拍起来却并不容易。而且很多时候,最难的并不是没有适合进行水下拍摄的设备装备,而是要如何呈现水流质感的问题

在完成去菲律宾拍摄水下世界的想法之前,小羽选择了先在成都海洋馆“练练手”。他换上“美男鱼”的装扮,给相机套上防水壳,再抽成真空,一条水下视频不多久就拍了出来。视频在相机里预览的效果不错,可是问题出现在了上传到社交平台这最后一步。“有些时候,拍摄的视频上传平台后,通过不同设备所呈现的效果会很奇怪,会添色或者是过曝。”小羽告诉品玩。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1

这让他觉得非常遗憾,“花了半天功夫制作这一条视频 ,传上去以后却因为设备问题无法将创作意图完整呈现。”

水下拍摄难住的不只是小羽这样的普通视频创作者,还有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好莱坞大导演。

几乎从2006年筹划拍摄第一部《阿凡达》开始,卡梅隆就已经在尝试探索怎么才能把水下场景拍得更好。 “只要拍摄跟水有关的东西,难度就一定上升十倍。” 他曾这样告诉媒体。在拍摄《阿凡达:水之道》时,卡梅隆和他的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包括了如何进行水下动作捕捉、消除水面反射对传统光学动捕效果的影响等等。为此他们在曼哈顿的海滩摄影棚搭出了一个巨大的水箱,容纳了足以复刻真实世界海洋环境的水量,并在后期通过杜比视界HDR进行画面制作,以求呈现栩栩如生的海洋场景。

“(水下场景)以前假如用普通格式来拍摄,会感觉水下都是坨在一起的,没有那么震撼的感觉。”Tim分析说。像他和小羽这样活跃在社交平台的视频创作者通常不会遇到像卡梅隆那样复杂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只需要解决 “怎样才能更真实地还原水下世界质感” 这一个问题就够了。

创作者的困扰

尽管目前还没有拍摄水下世界的想法,但视频博主“Linksphotograph”也遇到了跟小羽和影视飓风类似的问题。

Linksphotograph大学读的是摄影专业,这段学习经历让他学会了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如何去办摄影展。那段时间,他会把自己认为拍得好的照片精心挑选出来进行打印、装裱,接着去构思如何排列这些作品、灯光要怎样打等等。

虽然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但Linksphotograph依然认为“办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存在的理由就是能够百分之百直接展现出作者想要向观众呈现的样子。”而如果是上传至网络,图片必然会在上传过程中被压缩,加之每个人使用的设备不同、观看终端屏幕的素质也不同,作品常常会出现偏色,甚至画质会变模糊,也就无法向观众展现作者的真实意图。

“视频创作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Linksphotograph告诉品玩。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2

如果是在过去,“能不能原原本本展现创作意图”可能还只是Linksphotograph这样科班出身的创作者所在乎的事,可是在如今这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都开始对视频呈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姜老刀来说,创作“日食记”系列视频可以说完全是一件人生轨迹之外的事情。他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但从未从事过一天有关财会的工作——大学毕业后他组过乐队,进过电台,后来终于在从电台辞职的两年后,明确了要做一个美食视频博主的想法,如今团队已经从2014年刚成立工作室时的五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二十五人左右。

“当我开始表达,有人开始关注,这个事情就变得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内容,而不是食物……做饭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它只是我面对身边的人的一个方式。”美食一直以来都是姜老刀的兴趣所在,不过比起做菜本身,这更像是他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

也正因如此,他更在意自己想要传达的情感,最后是不是能被观众准确捕捉到。日食记系列视频更新至今,也已经对视频中细节的呈现定下了很高的标准。

最近在策划拍摄一支番茄炖牛腩制作过程的视频之前,日食记团队一度担心过一个问题——因为策划是以夜景为主,而番茄炖牛腩又是一道颜色比较鲜艳的菜,他们非常担心视频拍出来能不能带给观众良好的视觉体验,譬如夜景会吞没掉一部分菜品的色彩,“以往的视频格式会有很多限制,会使得很多本身具有表现力的场景不能很好地传递给观众。”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3

视频创作者们这样的困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以前我有个很明显的感知,屏幕的宽容度不够。” Tim说, “比如有一个画面,窗外是亮的,室内是暗的。对用户来说,会觉得窗外光线很亮的时候,室内确实死黑的,什么都看不到。这其实和人眼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给用户带来的沉浸感也会很受影响。”

在他看来,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可以把屏幕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有点暴殄天物的意思,就好比一个海绵能吸很多水,但你硬要把海绵挤小的感觉。”

一切似乎好像都在暗示,已有的一部分视频呈现格式已经无法满足视频创作者的需求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手机屏幕还是各种视频平台或社交平台,关注的重点一直都在提升视频播放的分辨率上。分辨率代表视频的清晰度,从最早还非常粗糙的480p,到1080p,再到近两年的4K,手机屏幕和平台对分辨率的追求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

然而在能给观众带来更直观体验的屏幕亮度和色彩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不少手机屏幕和平台的视频呈现格式还停留在普通的SDR格式,也就是标准动态范围图像,但就像Linksphotograph形容的,“SDR视频我们看都会觉得它灰灰的,原本在现实中看起来的很明亮的天空、太阳,到视频里面都会变得很暗淡。”

而尽管比SDR表现更好的HDR(高动态范围图像)在近几年曾一度被炒热,但到创作者这里,所谓的“HDR”,其呈现一致性和稳定性又会出现很大问题。

“比如有的人屏幕是上一代的,有的人是这一代的,可以看普通HDR的内容,但在不同的终端上面放出来,整个体验会非常的不同。” Tim说道。

姜老刀也向品玩表达了类似的感受,“虽然很多平台都已经支持了HDR ,但是我们过去无法控制平台如何将HDR内容转换为SDR内容。导致很大一部分观众只能看到不太准确的SDR内容,而无法保证准确传达创作者意图和良好的视觉体验。”

因为手机屏幕和平台支持格式的参差不齐,导致几年时间里观众看到的大部分HDR内容,很难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HDR。

“这就是我当初为什么不做普通HDR视频的一个原因。” Tim说。作为一个科技数码类视频创作者,曾有无数人问过他为什么不去做HDR格式的内容,他总是回答, “因为我没法让所有人都得到一个好的体验。”

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Linksphotograph至今还记得四年前在影院观看电影《双子杀手》时的感受。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4

2019年,李安执导的《双子杀手》全球上映。尽管这并不是李安最受好评的一部电影,但它采用了当时颇为先进的“120帧+4K+3D”的高技术规格制作,被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是电影领域颇具实验意义的一次技术尝试。

Linksphotograph在杜比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的杜比视界 3D 120帧+杜比全景声版本。他清楚地记得一个画面:男主角在一个房间里和人聊天,房间里的画面近似人眼看到的亮度,而同时在窗外,又能清楚地看到非常绚丽非常耀眼的夕阳。

“在我的认知里,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一个画面。”Linksphotograph感叹,“日常拍摄的照片或视频,要不然窗户外面是正常的亮度,房间内就会特别暗;要不然房间内是正常亮度,窗户外又过曝掉。”

“在当时对于制作了好几年普通SDR视频的我来说觉得特别震撼。”

这也是Linksphotograph第一次接触到“杜比视界”的概念。不过就像当时很多观众的感受,因为是电影中的应用,他觉得杜比视界离自己还非常遥远,“跟普通视频创作者好像关系不大”。

和Linksphotograph相比,Tim接触杜比视界的时间则要早一些。

2018年,还在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读书的Tim在一场调色老师的讲座中,第一次听到了 “杜比视界HDR” 。当时他的感受是“非常厉害”,能让视频中的暗部更黑,亮部更亮,带给视频和从前不一样的质感——虽然那时进行杜比视界创作需要昂贵的设备,比如一台贵到“离谱”的监视器。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5

Tim对杜比的“偏爱”,也是从那时起就已经种下了。

“我比较专注于影像和画质,这也是我们吃饭的本钱,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尝试用最好的影像质量去给观众做呈现。”他谈到影视飓风的追求。影视飓风也是国内最早采用杜比视界的视频创作团队之一,同事们经常会去听杜比组织的一些公开课,甚至在公司建起了一个杜比全景声家庭版后期制作棚,而杜比视界家庭版制作棚也已经在计划中。

几位受访的视频创作者都向品玩表示,杜比视界有着优于普通HDR视频的表现,主要就体现在它能在提升画面色彩表现的基础上,使视频的呈现更加稳定

“杜比视界其实相当于是以前普通HDR格式的进化版。”Linksphotograph形容,“它本身的制作流程和以前的普通HDR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你却能获得一个在不同设备上播放起来更统一的显示效果,而且它能够根据你设备显示能力的不同,以设备的最大能力限度去展现画面。”

这其实也涉及到一个“准则”的问题。

过去普通HDR无法保证视频呈现的稳定性,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技术准则,导致HDR在落地时变得“千奇百怪”。比如各家终端厂商使用的面板不一样,光学特性不一样,色彩管理也不一样,最后也就完全没有了一致性,在Tim看来,这“彻底摧毁了技术本分”。

相比之下,所有搭载杜比视界的设备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出每个设备的特性。此外,得益于杜比视界的动态元数据,采用杜比视界制作的内容也具有自适应能力,这些内容可以根据设备本身的显示能力,让画面最大可能地接近创作团队的原始意图。这使得用杜比视界制作的内容在各种不同终端上呈现时能够有更加统一和稳定的效果。

“以前的设备屏幕最多可能峰值亮度也就几百尼特,现在可能有1000尼特甚至更高,那杜比视界也能够把设备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Tim分析道。

“杜比视界就好比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 ‘容器’。”姜老刀如此形容。日食记团队最终决定把那支拍摄番茄炖牛腩制作过程的视频拍成杜比视界格式,在他们看来,杜比视界是一种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更多拍摄创意的工具,“充分利用杜比视界所带来的广阔动态范围,可以提升场景内高光、高饱和物体的表现力,让视频拍摄和制作呈现更高质量。”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6

更能代表普通用户的小羽,对杜比视界的体会要更加朴素。“粉丝会给我留言,说我的视频画面色彩好棒,大家会说, ‘老王(粉丝对小羽的昵称)这拍摄水平又提高了’。”

“享受过好的,就不会再想回到差的了”

杜比视界从最初只在电影中应用,到成为普通视频创作者手边的创作工具,只差了一部iPhone 12的距离。

2020年10月13日,iPhone 12系列正式发布。尽管在大部分普通用户看来,这也许只是Apple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新品发布,但视频创作者们对这次iPhone 12系列推出的消息却十分敏感,甚至将之看作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苹果宣布从iPhone 12系列起,开始支持杜比视界HDR视频的拍摄了。

“当时看iPhone 12发布会的时候真的觉得挺震撼的,”Linksphotograph回忆,“这意味着杜比视界的使用门槛变得很低,只需要一台手机,你就能完成从拍摄到剪辑再到上传。”

iPhone 12系列的发布就像按下了普及杜比视界的加速器,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更多手机厂商陆续都在各自的主流机型中加入了对拍摄和播放杜比视界视频的支持。而随着硬件设备迅速为杜比视界的普及打下基础,国内两家主流社交平台也紧接着宣布了对杜比视界的支持——2021年8月,B站宣布支持用户上传和观看杜比视界格式的视频;今年2月,微博移动端也宣布支持杜比视界的上传和观看。

“平台相当于是最后一环,本质上是把杜比视界的所有链路打通了。” Tim评价说,“至少在今天,我不会再说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技术了。”

小羽是微博支持杜比视界后的第一批使用者。今年年初,他和他的模特两个人,带着一台相机、一块反光板和一支LED补光灯到攀枝花彝族村走了一遭,一边旅行一边拍摄素材。和往常一样,他已经习惯把视频拍摄成杜比视界格式,在日照充足的攀枝花,用杜比视界来记录下眼前的一切也再合适不过了。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7

在攀枝花拍摄的素材也“意外”成了他上传到微博的第一支杜比视界视频。

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微博上传杜比视界视频的流程,就像他拍摄这支视频时一样简单——与普通视频的上传流程一样,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产出一条带有“Dolby Vision” logo的视频,上传过程近乎“无感”。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8

在使用杜比视界创作的过程里,小羽收获了一份流畅便捷的体验,而对于Tim来说,则是让过去的作品有了第二次生命

去年8月,影视飓风曾发布过一支乘坐直升机航拍贡嘎雪山的视频。当时这支视频用的是SDR格式,虽然粉丝依然会赞叹视频中雪山的巍峨,但Tim发现,还是有人会问视频中的某处细节 “是不是山顶” 之类的问题, “说明当时我们肉眼看到的那种亮度,那种震撼感,没有被最好地呈现出来。 ”

所以当听到微博支持杜比视界的消息时,他觉得“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这支视频重新用杜比视界呈现一次。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图9

这支“新”视频最终收获了1679个赞,279个条评论和676次转发,甚至有粉丝留言说希望他们把之前的视频做成杜比视界格式再发一遍。用Tim的话说,“我们都没有推广,也没有买过热门,但是大量的用户在自发性地转发,反响还是非常好的;这是我们之前发视频的时候根本没有的情况,同样的一条素材,只是以两个不同的格式来呈现,带来的传播度就完全不同。”

“之前很多人认为数字时代的这些影片不像胶片,你可以再去扫描一次,变得更清楚。杜比视界却提供了一条途径,能够帮助你把以前的视频变得更好,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杜比实验室商业策略总监周惠向品玩表示,“让更多用户去享受杜比带来的高品质沉浸式娱乐体验,是我们一直的目标。” 现在看来,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杜比视界在国内UGC视频领域的普及度和三年前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大部分用户也许无法明显地察觉到专业技术在其中做了哪些改变,但他们却可以清楚地感知到,视频比以前更亮、色彩和细节更丰富了,自己的手机屏幕好像也比以前清楚了。

最后就会像Tim说的那样,“你享受过好的,就不会再想回到差的了。”

这大概就是技术融入生活的最好状态。

 

以上就是南趣百科带来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为大家带来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有什么不懂,可以以下评论区评论,小编第一时间回复大家!
转载请说明出处 内容投诉内容投诉
南趣百科 » 视频创作者 迎来一个更宽广的“容器”

南趣百科分享生活经验知识,是您实用的生活科普指南。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