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r是什么(2DNMR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nmr是什么(2DNMR是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南趣百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nmr是什么(2DNMR是什么)-图1

NMR的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没有伤害的!
核磁共振是指射频辐射被处在磁场中的物质吸收时所观察到的共振现象。原子核的磁矩在磁场中旋进(进动)时,只有某些确定的磁矩方向是允许的,它们之间的能量差值与磁场无关。当射频量子的能量正好等于这些能量差时,就会引起能级跃迁使磁矩取向改变,发生强烈的共振吸收。这时,在探测器线圈中产生一个共振信号,这个信号对磁场作图给出一个核磁共振谱。这个谱能用来确定核磁矩。这一技术通常用于化学成分分析。
所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简写NMR,法文简写RMN)进行医学诊断的一种新颖的设备。它的全称是: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简称NMR—CT)。什么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呢?首先要从核磁共振谈起。核磁共振现象早在1946年就被美国的布劳克和相塞尔等人分别发现,一直用作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直到1971年,美国人达曼迪恩才提出来,将核磁共振用于医学的诊断,当时,未能被科学界所接受。然而,仅仅十年的时间,到1981年,就取得了人体全身核磁共振的图象,使人们长期以来,设想用无损伤的方法,来摄取活体器官和组织的详细诊断图象,同时,又能监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和反应,使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目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临床上已用于脑、脊髓、心赃、肌肉、肺、肝、肾、胰、盆腔、骨、骨髓、血管和肿瘤等器官和组织病变的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与CT的诊断相比,主要有如下优点: NMR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的灰质和白质,故在诊断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神经性疾病方面优于CT;能显示功能和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化学性图像”,这是CT无法比拟的;可根据需要直接显示与长轴成任意角度的切面像,而CT只能显示与身体长轴相垂直的横断层像;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象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梯度磁场即实现扫描;没有CT那种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NMR有T n、T:和FID三个特性参数,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漏诊率比CT低,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无骨的伪象,能使后窝区域的脑干、垂体和脊髓显像有可能检查出梗塞引起人的组织损伤,等等。

nmr,uv-vis与ir均属于什么光谱

nmr为核磁共振光谱
UV-VIS为紫外和可见光光谱
IR为红外光谱

什么是NMR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 (quantum computation) 的概念最早由IBM的科学家R. Landauer及C. Bennett于70年代提出。他们主要探讨的是计算过程中诸如自由能(free energy)、信息(informations)与可逆性(reversibility)之间的关系。80年代初期,阿岗国家实验室的P. Benioff首先提出二能阶的量子系统可以用来仿真数字计算;稍后费因曼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而着手研究,并在1981年于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First Conference on Physics of Computation中给了一场演讲,勾勒出以量子现象实现计算的愿景。1985年,牛津大学的D. Deutsch提出量子图林机(quantum Turing machine)的概念,量子计算才开始具备了数学的基本型式。然而上述的量子计算研究多半局限于探讨计算的物理本质,还停留在相当抽象的层次,尚未进一步跨入发展算法的阶段。
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应用数学家P. Shor指出 [3],相对于传统电子计算器,利用量子计算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很大的整数分解成质因子的乘积。这个结论开启量子计算的一个新阶段:有别于传统计算法则的量子算法(quantum algorithm)确实有其实用性,绝非科学家口袋中的戏法。自此之后,新的量子算法陆续的被提出来,而物理学家接下来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去建造一部真正的量子计算器,来执行这些量子算法。许多量子系统都曾被点名做为量子计算器的基础架构,例如光子的偏振(photon polarization)、空腔量子电动力学(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CQED)、离子阱(ion trap)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等等。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这其中以离子阱与核磁共振最具可行性。事实上,核磁共振已经在这场竞赛中先驰得点:以I. Chuang为首的IBM研究团队在2002年的春天,成功地在一个人工合成的分子中(内含7个量子位)利用NMR完成N =15的因子分解(factorization)

【急~~~】核磁共振cmr和nmr的区别是什么??

核磁共振nmr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的缩写,就是统称为核磁共振,它的对象是指磁性核而言。所谓磁性核,就是自旋量子数I≠0的核,如1H,2H(=D),3H;13C;【1H中的1位于元素符号H的左上角,表明核氢的质量数;余同。】12C和16O就不是磁性核,因为12C和16O的自旋量子数I=0。
核磁共振cmr是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的缩写,是核磁共振中的一个分支,碳-13(也写作13C-)核磁共振(13C NMR 或者 C13-NMR)。同样,1H的核磁共振也是核磁共振中的一个分支;此外,现在核磁共振家族中的分支还有:19F NMR, 31P NMR, 14N NMR,15N NMR, 等等。
核磁共振cmr和核磁共振nmr的区别是核磁共振nmr是指任意磁性核的核磁共振共性,如原理、谱图特征、谱图信息、自旋-自旋裂分规律、解析方法等,往往是以1H NMR为代表。核磁共振cmr仅是表示碳13的核磁共振。
问题简单回答就是这样了。以下是进一步的说明:
实现核磁共振的三要素是:1、磁性核。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如I= 1/2,1H、13C、15N、19F、29Si、31P等;I =1,2H、6Li、14N等;I=3/2, 7Li、9Be、11B、23Na、39K等;I=5/2,17O、25Mg、27Al、55Mn等;I=3, 10B; I=7/2, 43Ca、45Sc、49Ti;I=9/2,73Ge、87Sr、93Nb等,都有核自旋现象,其自旋角动量P为:P=h√[I(I+1)]/(2π) 。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都具有磁矩μ。μ=γP,γ称为磁旋比。同一种核,γ是常数;γ因不同核种类而各异,如γ(1H)= 26752、γ (13C) = 6728.3 弧度/(高斯•秒)。
2、磁性核之外的磁场。按照量子力学原理,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只能取(2I+1)个不同方向(不在外磁场中的核自旋取向是任意的,紊乱的)。可由磁量子数m表示,m=I,I-1,…,-I。如1H核等形成两个自旋取向和能级,14N核和2H核形成三个自旋取向和能级。相邻的两能级之差ΔE=γhB0/(2π),它与外磁场强度B0和核的磁旋比γ成正比。这是磁核在外磁场中表现的第一个行为。它的第二个行为是磁核在绕自身转轴(也是磁矩μ方向)自旋的同时,必然绕磁场B0作进动(或称岁动,类同于地球绕太阳作岁动),也叫Larmor进动。运动的角频率ω0、线频率ν0关系是:ω0 = 2πν0 = γB0  3、射频场。具备上述二要素仍不能获得NMR现象,因为磁核无从获取能级跃迁所应有的额外能量。若在B0场(定为z向)的垂直方向(定为x向)施加一个交变磁场(即射频场)B(x) = 2B1cos(ωt+φ),它是一种线偏振交变场,在xy平面可分解为两个强度相等、旋转方向相反的圆偏振场。这两个旋转磁场在y轴上的合成分量始终为0,仅在x轴上的合成分量作周期变化。当旋转磁场B1的方向和频率与磁核的方向和频率不相同时,不会有能量的转移;当它们相等时,磁核会吸收射频场能量,由低能态跃迁到高一级能态,同时核自旋取向也相应改变。构建在y轴上的正交检测线圈就感应而检测到NMR信号。
核磁共振谱学是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门选修的重要课程。对于某些学科和专业,则是必修课。在检测、分析物质结构、表征物质微结构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nmr是什么(2DNMR是什么)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nmr是什么(2DNMR是什么)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转载请说明出处 内容投诉内容投诉
南趣百科 » nmr是什么(2DNMR是什么)

南趣百科分享生活经验知识,是您实用的生活科普指南。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