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第一季度都不好过。

过去两天,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相继发了一季度财报,都没有达到预期。

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25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36.4%,但环比下滑38.6%,净利润为5.911亿元,同比和环比皆出现下滑,环比降幅甚至高达89.7%。财报发布后,理想美股出现大跌。

相比之下,小鹏数据更不好看,一季度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62.3%,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55.4亿元,但净亏损达13.7亿元。

和理想不同,即便财报基本面一般,小鹏在资本市场仍然是风生水起。

财报发出后,小鹏股价在美股市场一度拉升超10%,今日开盘后,小鹏港股股价飙涨超12%,截至发稿,股价报34.5港元,市值也达到651.78亿。

为什么亏损的一家,投资人却看好了?

01、 “搞技术的”开始赚钱

秘密藏在财报的细节里。

虽然营收少,还有不少亏损,但小鹏的毛利率却涨了不少。一季度小鹏整体毛利率为 12.9%,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汽车毛利率达到了5.5%。

开年价格战叠加春节假期,不论是造车老大哥还是新选手,一季度销量和财报都不甚美丽。

事实证明,在一些关键数字上,小鹏的表现确实平平。今年一季度。小鹏共交付21821辆新车,同比增长20%。相比去年四季度的高歌猛进,Q1小鹏的销量略显平淡。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在营收方面,第一季度总收入为65.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62.3%,净亏损达13.7 亿元,去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30.5 亿、亏损为13.5亿。

相比下来,今年Q1小鹏的营收环比下降近一半,但净亏损却只多了两千万。

净亏损收窄的原因,小鹏在财报中也给出了解释——Q1的销售成本从2023年Q4的122.4亿,下降超一半至57亿元,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样从Q4的19.4 亿元下降至13.9 亿元。

这也让小鹏的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环比也提升6.7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也有5.5%。

要知道去年Q1的时候,小鹏的毛利率才1.7%,汽车的毛利率甚至还是-2.5%,到了Q4 毛利率 已经涨到6.2%,汽车毛利率也转正到了4.1%。

虽然今年前三个月小鹏的汽车毛利率变化不大,但整体毛利率上已经翻了一倍。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而这意味着,小鹏除了在卖车上的收入,已经有了其他来钱的地方,就是“平台和软件的技术服务收入”。

何小鹏提到“通过与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小鹏汽车率先实现了自研智能化技术的输出赋能”,而得益于此,“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更好的财务回报。”

财报显示,因技术服务收入毛利较高,一季度服务与其他利润率为53.9%,较去Q4的38.2%增加15.7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这项收入一季度为小鹏贡献了10亿元的入账,同比增加93.1%,较去年第四季度的8.2亿元也上涨了22.1%。而这部分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今年下半年,小鹏和大众电子电气架构合作的相关收入也会陆续开始在财报中得到体现。

也就是说,在第一季度,大众就帮小鹏赚了数亿元,接下来这种收入还会持续入账。

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毛利率大幅上升到12.9%,“标志着小鹏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的独特模式。”

这也意味着技术服务收入已经开始成为小鹏收入的重要来源,不出意外小鹏的技术服务利润将会在接下来的季度持续增长。

02、 多开拓生意线

公布一季度财报前,何小鹏曾在社交平台深夜发文,称造车是长跑,行稳才能致远。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再次表示“小鹏汽车的战略将不会像以前一样,仅仅着眼于销量增长,在这么卷的市场里,我们会更着眼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综合能力,使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

根据第二季度最新指引,小鹏预计营收将介于75亿至83亿元人民币之间,交付指引则为2.9万至3.2万辆。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相比于销量的多少,小鹏在搞技术的路线上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

发布财报前一天,小鹏汽车举办了AI DAY,宣布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同时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开启AI智驾。

何小鹏在财报中表示,小鹏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实现了AI大模型的量产应用,而小鹏有信心在全球范围内更高效地推出竞争力领先的车型,以及引领AI智驾汽车的大范围普及。

给大家在这句话里画个重点:全球范围、竞争力领先的车型、AI智驾普及。

全球范围意味着小鹏将进军国际市场,就在5月份短短一个月内,小鹏已经官宣进入澳大利亚、法国和香港三个国际市场。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5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与澳大利亚TrueEV公司达成独家合作协议,正式进军澳大利亚市场,TrueEV将作为小鹏汽车在澳洲市场的独家进口、分销及零售商,提供品牌展厅和全程客户支持,小鹏汽车将在今年四季度在澳大利亚正式推出小鹏G6。

进入2024年,小鹏出海计划提速,仅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出口销量就达到了2023年全年出口量的61.8%,海外销售网络计划也从之前的北欧国家已经扩展至超过二十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规划,今年三季度,小鹏将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推出右舵版本的G6,最快年内开始交付。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第二个重点,就是小鹏的新品牌、新车型了。

从今年Q3开始,小鹏汽车将会开启在三年内推出10多款全新造型车型的产品周期,覆盖10万~40万元价格带主要的细分市场。

其中,小鹏汽车将在今年四季度将交付一款小鹏品牌的全新B级纯电轿车,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小鹏达成25%技术降本目标的首发车型。

如果你觉得四季度太远,近一点看,小鹏也会在下个月发布MONA系列的首款A级纯电轿车,三季度开启交付。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MONA系列也就是之前盛传的“第二品牌”,主打平价路线,预售价格或在15万元左右。

这个品牌是小鹏携手滴滴合作的产物,滴滴负责了设计、部分研发和销售等环节,小鹏主抓研发、生产和售后以及部分销售等,目前试制车已经下线,即将进入PT2阶段,随后就是预生产和小批量量产了,未来将在小鹏肇庆工厂完成生产。

虽然是和滴滴合作,但何小鹏表示 “我们所有的车型的主力客户全部是To C的,不会考虑在To B领域有大范围的投入,包括MONA,也包括小鹏品牌的其他所有车型。”

何小鹏对这款新车的评价非常高,“ 二十万内拥有最高颜值、高智能、同时成本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将会成为A级纯电市场的超级明星产品。”

能不能成为爆款不好说,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15万左右的价格,毫无意外会提升小鹏汽车的整体销量,何小鹏称“B级新车加上MONA车型贡献的增量,将使小鹏汽车在今年四季度会实现月交付量同比大幅度增长。”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何小鹏认为,今年四季度10月开始,小鹏将进入一个更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销量、利润率、现金流还是智驾的能力,都会获得巨大突破。”

今年是小鹏汽车成立的10周年,作为CEO的何小鹏曾表示,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但同时也是小鹏产品和技术平台积累和爆发的第一年,他相信小鹏坚持一定会胜利。

竞争的确很激烈,所有选手都在寻找出路,不过眼下单靠第二品牌和智驾技术输出,仍然很难坚持到最后,不如拓展一下产品路线。

比如,尝试一下换电和增程产品?

转载请说明出处 内容投诉内容投诉
南趣百科 » 车还没造:大众先让小鹏赚走好几个亿

南趣百科分享生活经验知识,是您实用的生活科普指南。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