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图1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不同:

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

2、因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止。

3、因调解中断时效的,调处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止;调处成功而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止。

综上所述,《民法典》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是三年,在这个期限内,当事人申请仲裁或者起诉,向对方发出要求履约通知,或者对方同意履约的,则造成诉讼时效中断。等法院做出判决并生效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时效中断可以延长维权的时效。

转载请说明出处 内容投诉内容投诉
南趣百科 »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南趣百科分享生活经验知识,是您实用的生活科普指南。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