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图1

徐金益 于竞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推进产教融合存在办学过于封闭、服务能力不足、办学特色缺失、合作定位不准和资源整合能力有限等问题。需求导向、价值导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推进产教融合必须坚持的两个导向,同时还应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产教深度融合实现的路径,即坚持开放办学,走融合发展之路;找准目标定位,走错位发展之路;依托优质平台,走借力发展之路;坚持创新引领,走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转型;应用型本科高校

[作者简介]徐金益(1981- ),女,江苏无锡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于竞(1986- ),男,山东文登人,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2095)和江苏省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位一体架构下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2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3-0046-05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下简称为《意见》)将深化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为激发产教融合需求端——企业的积极性提供了政策支持。同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并确定了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意见的出台、产教融合企业的认定、产教融合项目的启动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不断从供给端、需求端双向发力,充分凸显了国家层面推动产教融合的决心与力度。

高校层面也已充分认识到了转型发展的迫切性,以及产教融合支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对转型初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要想推动“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的转化,破解校企合作“两张皮”的现状,政策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一味等待和过度依赖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善,要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转型初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根据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练好内功”、完善内生动力机制的同时,更要善于打破常规、主动出击,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创新激发外源动力机制,汇聚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借力、借势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推进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1.办学过于封闭。尽管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意识到了开放办学的重要性,但主动联系政府、企业不够,未能建立起常态化的沟通、对话机制,没法真正了解和把握企业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准确找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契合点。同时,开放的视野狭小,局限于一地一省,缺乏国际化的战略眼光。

2.服务能力不足。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师资较为匮乏,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科研无暇投入更多精力,科研水平总体偏低,科研成果较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能力不足,推动企业技术革新能力偏弱,无法激起企业的合作意愿,导致校企之间的合作层次较低,缺乏有效的深层次合作。

3.办学特色缺失。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使命就是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必须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但不少高校缺乏错位发展的意识,尤其在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的区域,不懂得如何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中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切入点,导致办学既不具备自身特色水平,又无法超越老牌公办高校。

4.合作定位不准。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自身的合作与服务定位不清晰,片面追求规模大、声誉高的大型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却往往限于自身实力无法与之匹配,效果不佳。与中小型企业,尤其小微企业的合作多处于教师自发、零散的合作状态,学校层面缺乏系统的设计和谋划,导致在校企之间无法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制约了深层次的合作发展。

5.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产教融合的本质就是政、校、行、企多方资源的跨界整合,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主动整合区域内的优质社会资源并为我所用。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有限的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导致其无法有效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更无法以此换取相对应的“话语权”,因此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推进产教融合必须坚持的两个导向

1.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的各方应是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而要破解高校“一头热”的困局,就要求高校必须聚焦一个问题——政府、企业需要我提供什么?只有真正找到合作方的发展痛点,找准合作的切入点,与之形成优势互补,给予其实际的帮助或有效的支持,才能提升对合作方持续深入合作的吸引力。

2.价值导向。高校赢得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是能否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聚焦另一个问题——我能为政府、企业提供什么?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能够为政府、企业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以“有为”换“有位”。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在强手如林的高等教育系统突出重围,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调整发展视野,明确目标定位,打造发展平台,不断创新。

1.坚持开放办学,走融合发展之路。产教融合是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融合,而不是某个企业与某所高校个体之间的合作,需要区域内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及科研院所等的共同协作和相互支持,形成各展所长、联动发展的格局,这样才能确保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整体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因此,高校转型首先要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主动顺应教育、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构建开放的办学生态系统,走融合发展之路。

第一,主动将发展融入政府战略规划。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主动对接地方需求,融入地方发展,与所在城市构成命运共同体,为地方政府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激发地方政府的兴趣,并争取到政府部门更多的政策、制度乃至资金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处于财力有限的地级市,必须转变一味索取的态度,要对接区域产业(链)设置特色专业(群),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与地方政府共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推动人才、设备、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共享,为城市发展减轻负担;成立城市发展研究院,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成立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沟通校内外资源,助力地方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区域文化、知识、技术创新共同體,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第二,主动整合社会各方的优质资源。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构建“政、校、行、企”互联互通的生态化合作大平台。学校层面,主动联结地方政府部门、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其他高校及社会组织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多方力量,或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或组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形成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领域的战略同盟,实现合作单位的共建共享共赢;二级学院层面,从合作紧密的政府机关、行业企业邀请高水平专家、顾问组建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或理事会等;专业层面,遴选其他高校专家教授、企业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二级学院、专业共同发力,分层推进产教融合。

第三,主动构建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打破信息“孤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之间持续和长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互信互谅、精诚合作的关系。尤其是高校校领导,更要打破“观念牢笼”,亲自“挂帅”,定期走访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掌握政府政策动向,了解地方发展需求,推介学校,主动服务,为寻求深层次合作全面“开疆拓土”。同时,鼓励校内各部门、各学院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的沟通,探索多元化的合作途径,为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找准目标定位,走错位发展之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必须把所在地方研究透,把区域内不同高校研究透,坚持立足自我,找准“生态定位”,避免同质化发展和竞争。在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坚持与区域内其他高校错位发展,主动求新求变。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自我特色和比较优势,才能与区域内其他高校形成优势互补,才能以独有的特色赢得政府、行业、企业的关注与支持,获得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第一,找准培养定位,提升输出人才的竞争力。人才培养是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校服务地方最基本的方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通过其培养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资源换取合作与支持。首先,要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实现错位,重点建设区域内其他高校没有但是有岗位需求的专业,避免重复设置;已经设置的与其他高校重复的专业,重点在专业方向上形成错位,凸显特色,构建对接地方需求的专门服务领域。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支撑甚至引领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人才资源高地。

第二,找准合作定位,拓展紧密型合作企业。与区域内高水平高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与大型企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往往存在较高门槛。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要秉持“深度合作、共享成果”的宗旨,面向“对专业建设有益处,有发展前途,有社会责任感”的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或企业群,校企共同发现问题,一起探索改进,从点做起,以点带面,由小及大,逐步获得企业认同,构建技术和技能积累的创新共同体,推进校企共建班级、实验室、学院、研究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推动自身与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固、良性合作。

第三,找准行业依托,在服务行业中创造新优势。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除了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外,从依托企业升级为依托整个行业至关重要。行业组织不仅能提供行业人才需求信息,为高校“培养什么人”提供有效佐证,还能提供行业人才评价标准,为高校“怎样培养人”提供有力支撑,更是密切联系某领域企业的最佳载体,是高校和企业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结合重点、特色专业(群)建设,主动寻求地市、省域乃至更大范围内行业组织的支持,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在服务行业过程中推动产教融合质的飞跃。

3.依托优质平台,走借力发展之路。产教融合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应用型本科高校仅依靠现有的知识、技术资源想要实现从不深入、不稳定的浅层次合作到产教的深度融合,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机会稍纵即逝,要想在庞大的转型高校群体中赢得发展先机,必须学会借势借力。当前国家对高校转型发展、产教融合的高度重视,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绝佳契机。

第一,依托国家级平台,抢占产教融合发展先机。为落实《意见》精神,教育部设计并推出一系列产教融合项目,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造就了国家级的优质平台。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能够助其“更快地摆脱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层次对学校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人才和项目的约束,加快缩短知识、技术、经验积累的路径”,打破瓶颈,赢得时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综合考虑风险、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妥善选取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项目,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

第二,依托全国性组织,共享转型发展前沿信息。在教育部的推动和指导下,以应用型大学为办学定位的高校发起成立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同时在不同区域、不同省域也成立了相应的民间性、学术性的应用型高校联盟组织。这些协作组织为应用型高校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了联系网络,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有选择地加入,通过与成员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等,加快推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各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发展互促。

4.坚持创新引领,走特色发展之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到落地见效,需要主动拥抱变革,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人才培养上要真正定位于培养服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一线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模式上要真正转变为“政、校、行、企”多方元素相互融通、开放共建、协同创新,应用科研方面要真正实现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第一,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打造教育与产业要素融通的育人平台。产教融合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创新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产教融合模式,努力寻找一种能充分释放各方资源和要素的合作方式。例如,通过“引企入校”“引企入教”,搭建产业学院、行业学院、工作室等形式多元的平台;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探索实施“产教融合+”国际教育合作模式等。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将行业企业的创新需求融入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入手,推动学校的学科专业体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标准、评价体系等实现一系列变革,培养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并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

第二,推动应用科研创新,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链条。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明认为:“……应用型大学,一定要和区域的创新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只有在不断解决企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的时候,大学才能迈向高质量和高水发展阶段。”①而转型初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科研水平的局限性,往往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难以吸引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的目光。为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初期要与区域内高水平高校、其他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形成联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例如,设立专项科技创新基金、组建联合项目组或攻关团队等,合作成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围绕企业生产一线需求,联合申报重大工程技术课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技术研发,联合制订科研成果转化方案等,形成一条参与各方各展所长的合作链。在此基础上,提升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完成技术积累,形成服务专门领域和品牌。

第三,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加快构建“双师双能”队伍。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是核心关键,是重要纽带。无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科研创新,还是社会服务,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只有教师具备了过硬的学术和工程實践能力,并且时刻保持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才能保证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对转型初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师资“双能”素质的培养力度,通过搭建校内外产教融合平台,建立“访问工程师”等教师发展、评价制度,引导教师往“双能”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独辟蹊径,组建“双师”结构队伍,从行业企业全职或柔性引进具有一线工作经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员,建立企业教师队伍、“企业驻校工程师”队伍等,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研发应用型教材、实施培养方案等,通过企业人员的深度参与,加快优秀师资队伍的构建步伐,实现共赢。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的产教融合往往立足于“资源的交换”,即以高校自身现有的资源换取各方的合作与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发展实际,更新发展理念,在综合衡量知识、技术、人才、信息、政策等多重因素基础上,选择性价比高的合作模式,以期尽快打开产教融合新局面。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高校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化,应用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自身实现服务、支撑乃至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注释]

①解艳华.大学要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EB/OL].(2018-06-01)[2020-04-20]. http://whkj.rmzxb.com.cn/c/2018-06-01/2073362.shtml.

[参考文献]

[1]蔡敬民,夏琍,余国江.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内涵认知与机制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4):4-7.

[2]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8.

[3]胡昌送,张俊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本质、模式与路径——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4):92-97.

[4]黄琳,隋国辉,王榕.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89-93.

[5]姜大源.高校要提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3-24.

[6]李鹏.中心擘画“大平台+”演化图[EB/OL].(2018-12-26)[2020-04-18]. http://www.csdp.edu.cn/article/4491.html.

[7]李国仓.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热潮下的冷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6(4):72-78.

[8]于竞,鞠伟.产教融合推进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48-5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价值工程(2016年35期)2017-01-23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7期)2016-11-18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7期)2016-05-19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求知导刊(2016年9期)2016-05-01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转载请说明出处 内容投诉内容投诉
南趣百科 »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初期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南趣百科分享生活经验知识,是您实用的生活科普指南。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